藝術家在做什麼? 六個理解二十世紀藝術的經典例子 | 誠品線上

What Artists Do

作者 Leonard Koren
出版社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藝術家在做什麼? 六個理解二十世紀藝術的經典例子:總有人問,藝術是什麼?或許你可以更進一步這麼問,藝術家都在做些什麼事情?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同時讓你搞懂藝術的本質。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總有人問,藝術是什麼?或許你可以更進一步這麼問,藝術家都在做些什麼事情?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同時讓你搞懂藝術的本質。儘管藝術家做的事情成千上萬,作者在這本書中信手拈來六件藝術家所做的工作,卻足以代表二十世紀藝術的精隨。 李歐納.科仁長期寫作關於美學的主題,擁有自己獨到的美感視界,他總是以精簡的文字說明美學。從《Wabi-Sabi》到《美學的意義》,科仁帶著我們了解了何為美學,而本書則是更進一步地剖析藝術家們是如何創作的。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李歐納.科仁李歐納.科仁(Leonard Koren)藝術家、建築師、作家,居住於美國舊金山及日本東京。UCLA建築與都市設計碩士,唯一的建築作品是17歲時蓋的一間茶屋;70年代著名前衛圖像雜誌WET: The Magazine of Gourmet Bathing創辦人,曾出版多本美學相關書籍,如《Wabi-Sabi:給設計師、生活家的日式美學基礎》、《重返Wabi-Sabi:給日式生活愛好者的美學思考》、《擺放的方式:安排物件的修辭》、《如何耙草》(How to Rake Leaves)、《石與沙的花園》(Gardens of Gravel and Sand);日本雜誌BRUTUS專欄作家,專欄名稱為〈李歐納博士的文化人類學導引〉。王年愷王年愷台灣大學外文系、台北藝術大學管絃擊樂研究所畢業。現從事專業翻譯工作。譯著包括《台灣產業聚落:蛻變與重生》、《深度思考:從深藍到AlphaGo,了解人工智慧的未來、探索人類創造力的本質,大腦最後防線與機器鬥智的終極故事》、《網路讓我們變笨?數位科技正在改變我們的大腦、思考與閱讀行為》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 一、判別藝術是什麼 二、無中生有 三、在喧囂紛擾的世界裡出眾 四、讓人用極特定的方式看東西 五、製造出有意義的東西:河原溫 六、還有一件事…… 注釋 引述出處

商品規格

書名 / 藝術家在做什麼? 六個理解二十世紀藝術的經典例子
作者 / Leonard Koren
簡介 / 藝術家在做什麼? 六個理解二十世紀藝術的經典例子:總有人問,藝術是什麼?或許你可以更進一步這麼問,藝術家都在做些什麼事情?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同時讓你搞懂藝術的本質。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782395
ISBN10 / 9869782396
EAN / 9789869782395
誠品26碼 / 2681829403005
頁數 / 104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Wabi-Sabi》系列中文版熱賣3萬冊,作者最新著作
✥以簡鍊詩意的文字,剖析藝術家如何創作、又是為什麼要創作
✥解析六位對20世紀藝術影響甚大的藝術家及其作品,以及作品背後依據的想法與概念,帶領讀者重新思考藝術家如何創造藝術

試閱文字

自序 : 【前言】
藝術真的重要嗎?倘若如此,能證明它的重要性的實證(那些「計量結果」)又有哪些?抑或,藝術的價值根本上是無法量化的?

本書的一項前提是,藝術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藝術屬於現實的那個朦朧、無法量化的範疇,我們有時稱之為「詩意」。宗教、魔法,甚至愛、美,和其他的非理性理解形式亦屬於這個範疇。詩意超越了現實人生之必需,卻又是我們賦予自己身份認同的構件。此外,重要的是,詩意是快樂、希望、享受與驚嘆之泉源;而當部分的人們令我們失望,上天卻似乎不願插手的時候,詩意又成了安撫與慰藉之源︙︙。

製造(make)藝術者,我們稱之為藝術家。任何人都可以成為藝術家,這不需要接受測驗或認證,也不需要特定的技能。同理,任何人也都能自稱為藝術家(反過來說,誰都能在成為藝術家的同時,不稱自己為藝術家)。正因如此,成為藝術家的方法很多,數量上就與地球上的人口相當。

藝術家會從主觀的視角創作(create),例如:
—這是我看到的(或是想要看到的、可以想像的)。
—這是我聽到的。
—這是我感覺到的。
—這是我想的。
—這是我相信的。
—這是我質疑的。
—這是我好奇的。
—這是我想要彰顯的。
—這是我之所以為我(或是我可能成為的、想要成為的)。

藝術家對事物的認知基礎是美學。換言之,他們留意、思索各種現象和事物在感官與情感上能產生影響的特質。任何事物都能成為美學所思之事,連看似完全沒有美感的東西都是如此,例如一連串隨機的數字,或是一個抽象的想法。

每一位藝術家都會形構並挖掘一個問題,也會訂定自己的成功標準。

藝術家所做之事成千上萬,本書將會提出其中六種進行討論。在這個有限(又擅自決定)的範圍之中,本書所要強調的是,在整體上,藝術家的工作具有一種與其他多數工作都相異的內涵、精神及方法。而這藝術家所做的六件事,分別會以二十世紀舉足輕重的藝術家為例,以他們的的生涯要事加以描述、說明。

這些短文裡所提到的藝術家,除了至少一位顯著的例外之外,其他人都以鮮明的概念從事視覺藝術。換言之,他們除了在意自己藝術品的實體表現外,也同樣在意(或更在意)自己的藝術作品所蘊含的想法和概念。這些藝術家,以及他們所生產(produce)之具啟發性、影響深遠的藝術品,雖然只佔了所有藝術家和創作媒材的一小部分,但他們仍可以粗略地以人物原型的方式代表當代藝術家,而其作品也能概略式地表徵當代以各種媒材所創作的藝術品。

試閱文字

內文 : 【內文試閱】
一、判別藝術是什麼

幾乎大家都會同意,藝術家就是製造藝術的人,但對於藝術到底是什麼,很少有人能達成一致的共識。藝術會不斷以全新、前所未料的樣貌出現,現今的藝術也可能和過往的藝術沒什麼相似之處。因此,「藝術」經常是一個人們刻意不去定義的詞彙。

這樣的話,到底要怎麼判別(或是由誰來判別)藝術是什麼,或藝術不是什麼?例如,由誰來決定哪些東西能夠在美術館和畫廊裡展出?實際上,做這件事的是製造藝術的人,也就是藝術家。在一件新的藝術品完成的同時,藝術家也帶來了一種新的藝術表現方式。但是,假如這個新的表現方式和過往的相差太多,可能就會有問題。這時,藝術家就要說服其他人,他們帶來的新東西的確是藝術。一位非常擅長這樣做(讓別人認同他奇特的藝術觀)的藝術家,是馬歇爾.杜象(Marcel Duchamp ; 1887—1969)。

杜象在法國出生和成長。1915 年,他搬到紐約,當時他二十一歲。杜象創作了一些受到關注的畫作和雕塑,不過,他主要專注於自己的哲學前提:透過製造藝術,來質疑「藝術」這個領域。杜象以他的藝術創作來提問,包括藝術家是否真的需要用自己的雙手來製造出作品?某些材質是否比其他材質更適合用來創作?藝術品和一些看起來相似但不被視為藝術作品的東西有什麼差別?又,藝術到底是什麼?

在旅居美國的最初十年,杜象辛勤地進行一件作品,他希望這會成為他的一大傑作—這件藝術品結合繪畫、雕塑和拼貼的元素,以亮光漆、油彩、鉛、灰塵、裂開的玻璃和鋁箔為媒材—這些素材全部都裝在木頭和鋼製成的框架裡。作品的標題是<新娘甚至被光棍們扒光了衣服>(The Bride Stripped Bare by HerBachelors, Even ;法文: La mariée mise à nu parses célibataires, même,也有人稱之為<大玻璃>﹝The Large Glass ;法文: Le Grand Verre﹞)。

在進行<新娘>一作時,杜象也著手實驗一項新的藝術創作媒材,他稱之為「現成物」(readymade)。現成物指的是普通、量產的功能性物體,或是這類物體的組合,多從商店買來,也很少經過改造。杜象有時候只會在物件上加上簽名、日期和標題。他的第一件現成物作品,其實是在他前往美國之前,在巴黎所作的:一個架在木凳上的腳踏車車輪。他在紐約的第一件現成物則是一個雪鏟。他將鏟子懸掛在畫廊的天花板上,取名為<斷臂之前>(In Advance of the Broken Arm ;法文: En prévision du bras cassé)。

兩年後,杜象產出他日後最出名(或最為惡名昭彰)的現成物作品:一個普通的白色陶瓷小便斗。這是杜象在水電設備商店買的,他在上頭加上了日期,並簽上假名「R. Mutt」(這有可能是文字遊戲,用那間商店的名字J. L. Mott IronWorks 開了個玩笑)。他將作品稱之為<噴泉>(Fountain)。

杜象喜愛玩遊戲,特別是文字遊戲和策略遊戲4。對杜象來說,製造藝術事實上是一種遊戲。現成物正如一著大膽的棋步,讓他在藝術這個遊戲裡向前推進一步。

杜象主要是在藝術機構的脈絡中把玩他的藝術遊戲。大約在創作<噴泉>的同時,他也共同創辦了一個組織,名為「獨立藝術家協會」(譯註: Society of Independent Artists,參考法國「 獨立藝術家協會」﹝Sociétédes Artistes Indépendants﹞所設立)。這個組織的使命是展出所有的藝術作品,而不加以評斷或限制。藝術家只要支付一小筆入會費,就能讓自己的藝術品在協會舉辦的展覽中露出。協會在1917 年推出一檔現代藝術展,規模之大,為美國前所未見。不過,策展委員會在審查<噴泉>時(投件者還是一位沒人認識、名為R. Mutt的藝術家),這項物件並不被視為藝術作品,而只是一個「功能性物體」。杜象也是當時的策展委員之一,這並非巧合。他在沒有揭露自己身分的情況下,極力替<噴泉>辯護,將其認定為藝術品,但其他委員不為所動。杜象了解到,不管機構的創立宗旨有多麼自由,立意多麼良好,其思想也經常是保守的。杜象一直堅持己見,但當他發覺他的抗辯沒有任何用處後,他便退出了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