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愛書人: 0-3歲嬰幼兒的閱讀世界 (第2版) | 誠品線上

小小愛書人: 0-3歲嬰幼兒的閱讀世界 (第2版)

作者 李坤珊
出版社 上誼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小小愛書人: 0-3歲嬰幼兒的閱讀世界 (第2版):◎嬰幼兒閱讀經典口碑書!面對0~3歲的小小人兒,父母常常會疑惑:他們有能力看書嗎?他們能看哪些書?孩子拿著書翻了兩三下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嬰幼兒閱讀經典口碑書!面對0~3歲的小小人兒,父母常常會疑惑:他們有能力看書嗎?他們能看哪些書?孩子拿著書翻了兩三下就沒興趣了,怎麼辦?如何培養小小孩的閱讀習慣?本書是專為0∼3歲嬰幼兒父母所寫,作者李坤珊結合幼兒教育的專業素養,以及養育兒女的實際經驗,並搭配圖畫書的介紹,解答了父母們最關心的問題,包括:●如何培養孩子對閱讀的熱情●和孩子進行親子共讀的技巧●0~3歲小小孩的閱讀行為特徵與發展●0~3歲小小孩適齡的圖書類型其中的重頭戲在介紹嬰幼兒適齡的圖書類型,從啟蒙的硬頁書、動手也動腦的互動書、幫助孩子瞭解及抒發心靈的情緒圖畫書,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學習的自我概念圖畫等。每一單元皆以數本經典、優良的圖畫書作為介紹實例,讓父母具體瞭解各類型圖畫書,及對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助益。如果你也期望孩子能成為一個小小愛書人,在書海裡享受閱讀的樂趣,本書將陪你一起為孩子撒下愛書的種子,開啟孩子悅讀的人生!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推薦 :●在這本書裡,作者李坤珊讓我們看到一個連自己的口水都控制不住的小小人兒,如何滾入閱讀的殿堂,如何享受這種許多大人一輩子都不懂得如何享受的樂趣。 ──黃迺毓(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 ●作者用愛與身教融合專業知識與實務經驗,不僅能真正實踐知識生活,也懂得體貼成人與小孩在成長路上的各種艱辛和心情。例如:書中細膩的探討重複閱讀行為、幼兒失去興趣時的行為特徵(多好的休止符觀念)。 ──柯倩華(兒童文學評論家) ●讀著這本書的同時,腦海裡不斷閃出在門診和講座時家長們提出的問題,很高興我又多了一本可以推薦給家長們的親子共讀入門書! ──吳淑娟(宜蘭縣羅東博愛醫院小兒科醫師)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李坤珊美國南伊利諾大學幼兒教育系博士,專精於兒童發展、兒童文學、蒙特梭利教學法、幼兒課程設計與教學;現任教於美國Stoneridge Montessori School,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擅長以孩子的角度觀看並解讀閱讀行為。著有《小小愛書人》、《讓寶寶愛看書》(以上由信誼出版)、《童書非童書》(宇宙光)、《讓孩子安心做自己》、《帶你長大》(以上由天下雜誌出版)等書。目前居住在美國,育有一兒一女。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出版緣起 播下幸福的種子推薦序 培養愛書的孩子──黃迺毓推薦序 愛在不言中──柯倩華推薦序 非「書」不可!──吳淑娟作者序 最好的禮物!──李坤珊Part 1 圖書、成人與小小孩有「書」陪伴成長,就是不一樣!─圖書對嬰幼兒成長的重要性成人的態度,決定嬰幼兒的閱讀深度─營造嬰幼兒的閱讀氛圍讓嬰幼兒好喜歡與你共讀─嬰幼兒閱讀熱情的養成要素藉著共讀經歷,架構閱讀實力!Part 2 0~3歲小小孩是這樣閱讀的!0~12個月 從無意到有意的閱讀探索12~24個月 以語言動作探索閱讀和自己的關係24~36個月 閱讀基礎的奠基Part 3 0~3歲小小孩適齡圖書類型小小讀者的啟蒙書─硬頁書動動手也動動腦─互動書智識與歡樂的搖籃─童謠圖畫書唱唱跳跳到讀讀寫寫─兒歌圖畫書掌握心靈的地圖─情緒圖畫書只要我長大─自我概念圖畫書你不說,我也知道!─預測性圖畫書將世界分門別類─概念類圖畫書讓我們一塊兒來數數─數數書A是Apple─英文字母書與心像捉迷藏─找找看類圖畫書那是我的書─如何自製嬰幼兒圖書Part 4 與0~3歲小小孩共讀的方法百聽不膩,百看不厭─談嬰幼兒的重複閱讀行為共讀也有休止符如何與0~3歲的小小孩愉快共讀?附錄 Bookstart閱讀起步走簡介

商品規格

書名 / 小小愛書人: 0-3歲嬰幼兒的閱讀世界 (第2版)
作者 / 李坤珊
簡介 / 小小愛書人: 0-3歲嬰幼兒的閱讀世界 (第2版):◎嬰幼兒閱讀經典口碑書!面對0~3歲的小小人兒,父母常常會疑惑:他們有能力看書嗎?他們能看哪些書?孩子拿著書翻了兩三下
出版社 / 上誼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1614854
ISBN10 / 9861614850
EAN / 9789861614854
誠品26碼 / 2680924728006
頁數 / 204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0X20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Part 3 0∼3歲小小孩適齡圖書類型】

動動手也動動腦——互動書

前言:互動書,其中一個最大的功能,就是能轉接嬰兒從玩書到閱讀書的過程,讓嬰幼兒在「玩」中進入書的世界,而體會到閱讀的樂趣。



對2歲之前的孩子來說,「玩具」與「書」,是沒有差別的。他們怎麼去玩玩具,也會怎麼樣去玩書。孩子們就是從玩中來學差別,從玩中來體會各自不同的樂趣!

這樣的平等對待,一直要等到孩子自己區分出書和玩具的獨特功能後,才會涇渭分流,孩子才會對書執行特有的行為反應,例如:去翻、去看、去請求成人念給他聽,去指認固定的事物名詞等等。



什麼是互動書?

互動書,你可以把它看成是玩具書,因為它需要孩子動動手,來完成閱讀程序,像是打開小翻頁讓小動物現身,拉拉小紙頭讓動物搖呀搖,甚至一打開書頁,動物的嘴巴就嘩嘩地打開了,例如:《張開大嘴呱呱呱》(上誼文化)。

互動書的最重要代表始祖,是艾瑞克.希爾(Eric Hill)的《小波系列叢書》。書中的每一頁,都需要小小孩打開小翻頁,顯露出特定的人事物來回答前一頁的簡單問句。不翻,就無法完成該頁的閱讀程序。所以小小讀者的翻頁動作,就像是口語的回應,是一個必要的程序。

比如說,在《小波在哪裡?》(上誼文化)(圖1)一書中,全書以明亮的大色塊繪圖,很吸引孩子的視覺注意力。而單純的背景,更是清楚地交待著媽媽是在哪裡找小孩(例如:在客廳、樓梯口、臥室等)。左頁的簡單問句,是為成人所設計的;右頁的小翻頁,是給小小孩來翻頁回應的。



超越紙本操作的互動書

互動書需要孩子動手的設計,正好符合嬰幼兒「以行動來學習」和「以行動來反應瞭解」的認知特性,因此動手,其實就代表著動腦。所以互動書在一定的程度上,其實超越了它圖書的功能,與智能學習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增進,密不可分。

2歲多的小孩,因為對他的玩具車、玩具船等玩具,有了豐富的互動經驗,在認知經驗裡,他已經知道什麼是車子的基本架構。所以他在與成人共讀《移動的積木》(上誼文化)(圖3)一書時,就會對這本書所提供的互動經驗感到好奇也感到驚訝:哇,把這塊積木移到那裡,就變成了我天天在玩的車子了!

孩子在這本書中,藉由幾塊基本形狀積木的操弄,體會著圖與文所開展的閱讀經驗。但超越閱讀經驗的,更是那變異性和不變異性間的認知拓展。更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應和閱讀常識的「每頁書有它固定的內容」,小讀者更得想辦法把基本形狀的組合,想像成該頁內容的指定物。這樣的「想辦法」,不就在訓練孩子的解決問題能力嗎?

更例如《小黃點》(上誼文化)(圖4)一書,打破了互動書的刻板設計模式,讓互動不只是單純的移動物件(打開就看見××),而是要在想像裡換位,要在想像裡看見可能性。比如說,按前頁的小黃點5下,下一頁會出現5個複製的小黃點。「按」的動作雖然是具體的,但它的複製結果是要在想像力裡實現的。不是每按一下,小黃點就一個個出現。在按與結果之間,是在想像力的「我相信」裡完成的。

它也考驗著孩子的記憶力,比如說,左方的小黃點在前一個指令裡已按過了,現在要按的,是右邊的小紅點喲。記憶力的延展,構成了這本書的內在邏輯,也促使著小小孩要連結前後頁的情節,這在閱讀常識的增長上,大大加分。

這本書的內在邏輯安排得非常緊密:有左就有右,有上就有下,有弱就有強,有一就有二,一點兒也不鬆散,一點兒也不含糊。所以不只共讀起來容易跟著情節,想像起來,也絕對合情合理,好像真的一樣!

合理想像的樂趣,再加上內在邏輯的嚴謹,使得這本書很適合與3歲左右、半大不小的幼兒來共讀。閱讀擴充著認知領域,閱讀也延展了判斷推理經驗。



選互動書的原則

但是,是不是只要具有玩具成分的書,就適合拿給3歲前的孩子探索呢?那恐怕不是最理想的選擇!

在市場上,互動書也有為較大孩子而設計的,主要的目的是增加閱讀的趣味性和想像力的啟發,比如:娃娃屋、城堡書等。那些書所用的材料,比較精細;紙質的選用上,比較薄和脆弱;設計製造上,也比較複雜。那樣的精巧,是絕對經不起一個1、2歲幼兒動手探索的。

有個老師,曾問過一個問題:要如何保護教室裡的互動書,讓它們可以耐用持久?這個問題正表現出成人對互動書的兩個迷思和該轉變的態度:

【互動書是要讓孩子動手的】

一個3歲前的孩子,會以各種方式去探索互動書,絕不會「完全按照指示」,只去翻小折頁,或只摸絨毛⋯⋯。例如:在《變色龍捉迷藏》(上誼文化)(圖5)中,2歲的幼兒不會只依建議的動作去拉或轉那些小拉片。對同一個圖片,幼兒會想又拉、又轉、又摺、又挖地去探索。長的拉片,在一段時日後,自然會折斷或脫離。但互動書本來就像玩具一樣,是一種探索用的消耗品。例如:在上述的那本書,幼兒會藉著翻拉扯等動作,來具體地瞭解抽象的相反詞。所以就算書最後壽終正寢,其實也是功成身退了!

既然互動書本來的目的,就是要讓孩子自己動手去探索,去回應閱讀,去理解內容,想盡一切力量保護圖書,或是打算限制孩子的探索方式,那都會失去了互動書的基本和最大功能。成人還不如花那個時間,去仔細挑購材質適齡的互動書才是。



【Part4 與0∼3歲小小孩共讀的方法】

共讀也有休止符

前言:瞭解嬰幼兒失去共讀興趣時的行為特徵,將能減低負面制約學習的效應。



每位興沖沖想念書給3歲前嬰幼兒聽的成人,都會碰到小小人兒不耐煩或不領情的時刻。此時若成人都能順勢暫停,或任幼兒自行決定他想念的方式,問題就簡單多了。

但根據實際經驗和對父母的問卷調查,許多家長會為幼兒執意不肯順著自己的方式共讀,動起氣來;也經驗到嬰幼兒不願聽完整本書,而為此覺得沮喪。



讓孩子也有主導權

這個問題的癥結有二,一是成人應體認到:「幼兒是圖畫書的解讀主人。」成人只像蓋房子時所搭的鷹架,責任在「示範」和「引領」圖書閱讀的進行,而非主觀決定幼兒要怎麼瞭解、瞭解什麼,及學習的速度要多快!其實嬰幼兒才是自己發展的主導者,成人再努力也只能提供豐富的資源,試用各種方式「希望」(不是保證)孩子能開竅。

當嬰幼兒失去聽書的興頭時,可能是對內容的理解有困難、時間過長,亦可能有自己的意見或就是不喜歡。成人應順應孩子的主權暫停共讀,或改以孩子為主導。

第二個癥結是,成人無視或不解嬰幼兒對共讀失去興趣時,所表現出來的行為特徵。不能早期探測到這些特徵,成人就無法及時調整自己的反應,等到嬰幼兒哭叫或大發雷霆,大人與孩子的互動往往以「不歡而散」收場!



察覺不同年齡的「休止符」

每個嬰幼兒的先天氣質不同,生命的經歷不一樣,因此屬於孩子特有的「失去共讀興趣時的行為特徵」,也不會完全相同。然而一些常見的特徵仍可提供成人作為參照點。



※0∼6個月大的嬰兒

這個階段的嬰兒在失去共讀興趣時,會將眼光完全離開圖書,神情則略顯急躁。假如這時成人仍未停止,嬰兒會進而以全身來反應:拱起背部,神色焦慮不安。最後,更以號啕大哭表達他的挫折和生氣!

需注意的是,假如他們的眼光只是短暫離開數秒,然後又再回到書本上,且臉上沒有急躁的神情,即表示他們仍有興趣。因為來回巡視圖書、人和環境原是他們的共讀特色。



【流程表&可能的回應】

眼光離開失去興趣(或拱背不安):

 1.停止共讀

 2.換頁或換另一本書

  2-1.嬰兒仍不感興趣

    2-1-a.停止共讀

  2-2.有興趣、 再繼續共讀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