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自己, 成為不了別人: 不必變強, 只要獨一無二。向邊緣生物學習個性化的生存秘密! | 誠品線上

はずれ者が進化をつくる: 生き物をめぐる個性の秘密

作者 稲垣栄洋
出版社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除了自己, 成為不了別人: 不必變強, 只要獨一無二。向邊緣生物學習個性化的生存秘密!:世上沒有「普通」、也沒有「特別」,只有「不一樣」。每種差異和個性,都有存在的意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全世界最勵志的生物學!世上沒有「普通」、也沒有「特別」,只有「不一樣」。每種差異和個性,都有存在的意義,每個生命都只會是自己,也只能成為自己。● 2021年日本各中學入學考「國文科」試題最常引用的作品● 歌手星野源也深受鼓舞的「創造」之書你想探尋的自我肯定和人生價值,答案就在自然界裡!專業審訂、推薦陳俊堯 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科普作家各界推薦(按姓名筆劃排序)冬 陽 央廣「名偵探科普男」主持人沈雅琪 神老師黃仕傑 自然觀察書籍作者、外景節目主持人陳品皓 米露谷心理治療所執行長彭冠綸 小鎮圖書館館長、「館長小編的圖書館日常」粉專版主詹慶齡 資深主播、名人書房主持人蔡依橙 素養教育工作坊核心講師羅怡君 親職溝通作家與講師● 蚯蚓捨棄了四肢,才變成土裡最強大?● 雜草被踩踏了就此躺平,另覓出路反而更茁壯?● 「不會飛」對奇異鳥來說是繁衍優勢?● 瞪羚的花式脫逃術讓速度最快的獵豹也沒轍?● 飛鼠爬樹總是慢吞吞,卻也因此發現自己有在林間滑翔的絕技?你自以為的弱項,或許正是你賴以生存的利基。不必勉強克服不擅長,用自己的專長決勝負就好。想往哪裡生長,是生命的自由,邊緣、弱小也無妨,只要那是「適合自己」的地方。現今是強調「個性」的時代,到底什麼是「個性」?如果個性就是「忠於自我」,那什麼又是「自我」呢?不如來看看生物世界給出的答案吧!在自然界裡,「個性」可以代換成「多樣性」,也就是「許多不同的存在」;生物的演化,其實就是「創造出多樣性的演化」。生物為什麼喜歡生長得「各式各樣、不一致」?「弱肉強食」若是生存的鐵則,弱小的雜草和蚯蚓又是如何強韌地活著呢?科普作家、農學博士稻垣榮洋,透過九堂鮮活、可親的生物課,將自然界的生存樣貌和人類社會的生活現象映照比對,一方面呈現生物世界的繁盛奇妙,也破解了關於〈個性〉〈普通〉〈自我〉〈勝利〉〈強大〉等觀念的認知盲點,讓我們赫然發現人類許多自以為是的成見,體認「展現個性」、「活出自我」所代表的真正意義。自然界並不存在「普通、分界、順序」,也沒有優劣強弱之別,這些只是拙於應付「很多、不一致」的人類大腦,為了方便理解而設定的標準、框架。世上有的只是無數的「個性」,也就是「差異」,而每一種個性都是生物被賦予的「獨門」生存武器。自然界也沒有標準答案,一旦環境改變,原本的少數派、邊緣者或許就能發揮優秀的能力;成功演化的不見得是強大的生物,而是找到了獨擅勝場的立身之地,卻弱小無比的生物。這些生物向我們展現了如何「活得更好、也更像自己」的生存智慧,也是一份懇切、清新的生命啟示和鼓勵。【那些生物告訴我們的事】〈除了自己,成為不了別人〉生物的「個性」是DNA的無限排列組合,也是生存所需的能力和武器。沒有不必要的個性,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個性,你一生下來,就已經獨一無二。不管付出多少努力,你也不可能成為自己以外的其他人;發現自己的優勢和唯一,身處邊緣也可以變成中心。〈強迫「不一致」變得「一致」,只是自討苦吃〉人類的大腦不擅長處理「很多」、「不一致」,所以總是想排序、整理、比較、均一化。生物原本就更重視「不一致」,強迫喜歡「不一致」的東西變得「一致」,只是自討苦吃,還可能會忘記「不一致」原本的價值,開始排斥「不一致」的存在。〈不是要做出「區別」,而是想製造「差別」〉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來,所有的土地也彼此相連,但人類還是喜歡分界別類、比較優劣。人類不是要做出「區別」,而是想製造「差別」,把自己當作「普通」的標準,從中區分出「普通」和「不普通」,然後批判與自己相異的人事物,對它們做出「差別待遇」。〈糟糕的不是你,你可能只是待錯了地方〉你是不是也覺得自己很糟糕呢,但真是這樣嗎?或許你只是變成了在陸地上掙扎的魚,或是憧憬飛向天空的鴕鳥?所有生物都擁有得以發揮自我實力的領域,最重要的是找到那個讓自己閃閃發光的「區位」、「利基」。〈每個人都有很多面,我們並沒有那麼單純〉大象是長鼻子,長頸鹿是長脖子,人類喜歡這樣的概括法,所以你也可能被簡化地認定成「○○的人」。這確實很無可奈何,但該留意的是,不要連你自己都相信了旁人只憑著片面見解,就為你貼上的標籤,甚至逼迫自己去符合這樣的形象。《除了自己,成為不了別人》透過生物的世界,展現個性,找到自我價值|今天讀什麼|讀書共和國-故事借閱所【歡迎收聽|迷誠品Podcast】《除了自己,成為不了別人》邊緣生物教你如何活出自我|今天讀什麼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這本精彩的作品大可以冠上「向雜草學習人生」這樣的書名,但雜草才不在乎有無成就、有沒有被看見,只是繼續做自己好好活著。這麼理所當然的事,我們卻要等稻垣榮洋老師提醒了才注意到。跟別人不一樣就是你的價值,當棵只有自己能演好的自在雜草吧!——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科普作家 陳俊堯 ◎用很容易理解的白話,從生物界的各種現象,帶領讀者思考教育和人生。值得每個在考試制度中感到挫折的家長與孩子一起閱讀、一起深思。——素養教育工作坊核心講師 蔡依橙 ◎九堂深入淺出的生物課,將自然界的生存法則與人類社會的發展現象映照比對。看似卑微的雜草被推至自然界邊緣,索性向下扎根汲取養分,因此成功生存;人類祖先速度慢、氣力小,轉而發展大腦功能,以智慧居於演化頂端。自我價值與生俱來、獨一無二,沒有高低優劣之分,找到你的利基點,就能閃耀發光。這是科普書,更是勵志寶典。——資深主播、名人書房主持人 詹慶齡 ◎在上帝的字典裡,沒有「複製」和「貼上」這兩個詞,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創造。非常佩服作者用生物學的觀點,讓我們從動植物身上學習到,人類和生物一樣具有多樣性。唐鳳曾說:「與眾不同是常態,與眾相同是錯覺。」別想著和別人一樣,好好珍惜自己的與眾不同。你的優勢不在於和別人一樣,而在於和別人不一樣。——小鎮圖書館館長、「館長小編的圖書館日常」粉專版主 彭冠綸 ◎這是一本「閒話家常型」的科普書,稻垣榮洋老師用大哥哥或大叔般的親切口吻,以你我生活的「感受」做為切入號召,引領不同年齡層的讀者認識生物多樣性之美、理解演化遺傳之妙,體會每一個體都有其特殊獨到、散發光采的無窮魅力,同時透過略帶詩意與勵志性格的文字戳破盲點、化解偏見,觸發每個人與生俱來也彌足珍貴的探究好奇。──央廣「名偵探科普男」主持人 冬陽 ◎我寫下了《創造》一曲的歌詞,結果發現書裡說的跟我完全契合!這本農學博士寫給年輕學子的好書非常精彩,讀完之後,我更加深信自己在創作中傳達的想法並沒有錯。——創作歌手 星野源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稻垣榮洋作者╱稻垣榮洋農學博士,岡山大學研究所農學研究科修畢,專攻為雜草生態學。曾任職日本農林水產省、靜岡縣農林技術研究所,現為靜岡大學農學院教授。平日除了潛心於農業研究,並且以雜草、昆蟲等生活中常見的生物為主題,撰寫相關科普作品或從事演講。著有《全世界最感人的生物學》《有趣到睡不著的植物學》《撼動世界歷史的14種植物》《弱者的生存策略》《身邊雜草的愉快生存法》《植物為什麼不會動:柔弱卻強大的植物》等書。楊詠婷/譯 陳俊堯/審訂譯者╱楊詠婷輔大大眾傳播系畢業,曾任出版社日文編輯,現為專職譯者、選書企劃。輔大大眾傳播系畢業,曾任出版社日文編輯,現為專職譯者、選書企劃。譯有《不用眼睛,才會看見的世界》《你可以生氣,但不要越想越氣》《上班時,別演太多內心戲》《一整天沒跟人說話也OK》(仲間出版)《給不小心就會太在意的你》等書。E-mail:norikoyang1973@yahoo.co.jp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探訪關於「個性」的秘密 〈第一堂課〉什麼是「個性」? 雜草是很有「個性」的生物 晚一點發芽也有價值嗎? 自然界沒有正確答案 蒲公英的花色為何沒有個性? 因為需要,才會發展出個性 失去個性的馬鈴薯引發了悲劇 大家都一樣就世界和平了嗎? 特立獨行不等於「有個性」 個性真是「獨一無二」嗎? 個性的數量可以無限大 九十八%的DNA都用來做什麼了? 除了自己,成為不了別人 〈第二堂課〉什麼是「普通」? 人類最怕「很多」、「不一致」 優秀的大腦能記住幾個數字? 人類用這個方法來理解「很多」 「數值化」的測量標準讓大腦安心 強迫「不一致」變成「均一化」 「平均值」的真正作用是…… 自然界的「分岐」是有意義的 「普通」是一種幻想 為什麼生物要刻意製造「邊緣者」? 「不一樣」對生物才更有利 可以測量和不可測量的東西 〈第三堂課〉什麼是「區別」? 事實上完全沒有「區別」 富士山的邊界在哪裡? 鯨魚和海豚哪裡不一樣? 猿猴是怎麼演化成人類的? 生物有辦法分類嗎? 蒲公英和蝴蝶和我 「比較」會蒙蔽真實的樣貌 不是要做出「區別」,而是想製造「差別」 「有各種不同的存在」是真正的美 〈第四堂課〉什麼是「多樣性」? 地球展現了豐沛的多樣性 每一種花都有它最好的顏色 要當「唯一」還是「第一」? 只有「第一」才能活下去? 自然界裡有無數的「第一」 在「唯一」中成為「第一」 所有生物都有自己的「區位」 蚯蚓也在努力活著 你可能只是待錯了地方 思考「區位」所帶來的啟發 〈第五堂課〉什麼是「自我」? 縮小範圍,更容易成為第一 不必去爭既有領域的第一 雖然有擅長的事…… 在「自我」的領域裡決勝負 沒有人知道大象真正的模樣 你是圓形還是三角形? 自我的樣子就在記憶裡 不照圖鑑生長也無妨 〈第六堂課〉什麼是「勝利」? 繽紛的花朵是美麗的勳章 只有人類喜歡拚輸贏 受限的賽場無法發揮實力 「輸」過才會知道的事 別太快斷定自己不擅長 演化的原動力來自失敗者 承受還有下一次機會的敗果 感謝祖先的相遇 〈第七堂課〉什麼是「強大」? 「弱小」才是生存的條件? 雜草是很強,還是很弱? 強大其實有各種形式 強者不一定會勝出 弱小的人類如何存活到現在? 〈第八堂課〉什麼是「重要的事」? 雜草就算被踐踏…… 為什麼一定要重新站起來? 不是只有往上生長才是成長 人類只會用「高度」評判植物 在踩踏中好好活著 同時擁有堅硬和柔軟 將逆境轉為順境的最佳代表 想往哪裡生長,是生命的自由 〈第九堂課〉什麼是「活著」? 樹木和野草,哪一邊是進化形? 從遠程馬拉松到短距接力賽 為了延續永恆,才創造出有限 沒有一個生物不想活下去 生命是由連續的「當下」所組成 結語——強大往往來自於「不一致」

商品規格

書名 / 除了自己, 成為不了別人: 不必變強, 只要獨一無二。向邊緣生物學習個性化的生存秘密!
作者 / 稲垣栄洋
簡介 / 除了自己, 成為不了別人: 不必變強, 只要獨一無二。向邊緣生物學習個性化的生存秘密!:世上沒有「普通」、也沒有「特別」,只有「不一樣」。每種差異和個性,都有存在的意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9500499
ISBN10 / 6269500494
EAN / 9786269500499
誠品26碼 / 2682247605002
頁數 / 20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X1.3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雜草是很有「個性」的生物】

大家培育過雜草嗎?
或許有人會想,院子裡不就長著一堆雜草嗎……我指的不是這樣,而是真正透過播種、澆水,認真地培育雜草。
明明雜草長得到處都是,為什麼還要特意去培育?這也太奇怪了吧。
我的工作是研究雜草,所以曾經培育過雜草做為研究材料。有人可能會覺得,雜草不用照顧,放著就會生長,培育起來應該很簡單。這就大錯特錯了,培育雜草其實相當困難。
之所以困難,是因為雜草不會照我們的意思生長。
首先,就算播了種也不發芽。現今蔬菜和花的種子都經過改良,能在人類預先認定最適合的時期生長。但是,雜草何時發芽全憑自己決定,人類完全插不上手。有的種子很性急,沒多久就長出嫩芽;有的種子慢吞吞,再被遺忘之後才悄悄發芽。如此分歧、不一致的種種特質,應該就是人類世界裡所說的「個性」了。
對植物來說,越早發芽應該對成長越有利,那麼,為何有些雜草會放慢自己發芽的腳步呢?
大家知道「蒼耳」這種雜草嗎?它的果實帶著鉤刺,總是黏在衣服上,有人小時候說不定還玩過互丟蒼耳子的遊戲,但一定沒有多少人看過它的果實裡是什麼模樣。
蒼耳子的果實裡有兩種種子,一種略長,一種略短。略長的個性很急,立刻就會發芽;略短的動作比較慢,總是遲遲不見芽苗。那麼,急驚風的種子和慢半拍的種子,哪一個比較優秀呢?
這種事沒有人知道。有時確實要「打鐵趁熱」,最好盡快發芽;然而,快速發芽不見得都能碰上適合生長的環境,有時也會遇到「欲速則不達」的狀況,變成慢點發芽更有利。發芽時間的早或晚,對雜草來說無關優劣,而是它們的「個性」。

【自然界沒有正確答案】

這種分歧且不一致的狀況,稱為「遺傳多樣性」(基因多樣性)。所謂的個性就是「遺傳多樣性」,而多樣性就是「分歧且不一致」。
不過,為什麼不一致會是好事呢?
大家在學校解答問題,每個問題都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其他答案都是錯的。但是,在自然界中有很多沒有答案的問題。就像對蒼耳來說,快點發芽好、還是晚點發芽好,就沒有正確答案。環境改變了,答案也會跟著改變,所以「哪一邊都好」才是正確答案。
是雜草自己想保持這種不一致的狀態。沒有哪一邊好、哪一邊差的優劣之分,這種不一致反而讓它們更強韌。
事實上,人類的世界也是如此,存在著許多看似有答案,實則無解的問題。
我們其實不知道什麼才是正確、什麼才是優秀。被催促「動作快一點」,就認為應該追求速度;被要求「做得更仔細」,又覺得慢工出細活才會獲得讚賞。
人類的大人們只是假裝自己知道正確答案、明白世間萬物,自顧自地定出優劣標準,斷言「這個好」、「那個不行」。
然而,「什麼才是優秀」根本無從得知。
不對,應該說世上根本沒有「哪個比較優秀」這回事。
蒼耳就是明白這個道理,才會準備了兩種性格迥異的種子。

【因為需要,才會發展出個性】

不過,還是有一件不可思議的事。雖說自然界很重視多樣性,但蒲公英的花卻幾乎都是黃色,蒲公英的花色沒有個性。這是為什麼呢?
蒲公英主要是吸引虻科昆蟲(食蚜蠅、馬蠅)幫忙授粉,虻科昆蟲容易被黃色花朵引誘,因此對蒲公英來說,最有利的花色就是黃色。
不過,蒲公英的植株大小會因應環境而各有差異,葉子的形狀也不盡相同,有的葉緣呈現明顯的鋸齒狀,有的則是葉片完整平滑,似乎沒有哪一種更好的定論。所以,蒲公英的大小和葉片形狀很有個性。
個性不是理所當然應該要存在的東西。個性是生物為了存活所創造的戰略。
這也就是生物的「個性」,亦即「不一致」之所以存在的意義。
那麼人類呢?在久遠的古生代海洋,也有長著五眼或單眼的生物存在,但如今我們人類的眼睛數量都是兩隻,這代表兩隻眼睛對人類來說最為合理,也就是演化的結論認為「眼睛的數量不需要個性」。不過,我們每個人的臉孔都不一樣,有的人眼尾下垂,有的人眼尾上揚;有的人眼睛大,有的人眼睛小。假使有一張臉對人類來說最為完美,那就是我們所擁有的那張臉。
之所以會有各式各樣的臉孔,跟好壞沒有關係,而是不同的臉孔才有價值。
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擅長的能力也各有差異。生物不會有不需要的個性,我們的性格和特徵會具有個性,就代表這種個性對人類來說是必要的。

***************************************

【人類最怕「很多」、「不一致」】

生物很重視各自的差異性,也就是要有各式各樣的類型,但人類的大腦其實不擅長處理「很多」的狀態。因此,即便覺得「個性」、「多樣性」很重要,卻還是討厭「不一致」,人類總是想「盡可能統一」眼前的事物。
也因為如此,人類的世界往往會傾向於均一化。
人類可是發明了電腦的超級天才,如此優秀的大腦,一定能處理幾百個、幾萬個,甚至是幾億個龐大的數字,我們深信這一點。事實上,我們的大腦連兩手數得過來的數字量都掌握得很吃力。
不過,有一個好方法可以運用——只要能排成一列、理出順序,人類的大腦就會更容易理解。學校的成績不也是這樣?
假設眼前有很多蔬菜,讓人腦袋一片混亂。那麼,我們來幫蔬菜排一下順序吧!
怎麼排比較好呢?照你喜歡的程度排吧!
問題是,選出最喜歡和最討厭的蔬菜還算容易,全都要排名就有點難了。
那麼,照顏色的順序來排?
紅色的番茄排第一個,白色的蘿蔔排最後,但其他顏色怎麼排都排不出來。
那麼,照長短來排呢?原來如此,這樣就簡單了。
最長的蔬菜是什麼?白菜的長度排在第幾名?得到這麼多資訊,大腦就滿足了。
照長短排序之所以簡單,是因為「長度」是一種能用數字呈現的測量標準。
想按照喜歡的程度排序,可以用「一百人的問卷調查」這種方式進行投票,最終化成數字;甚至連無法比較的顏色,透過明度或彩度等標準數值化之後,就有可能用這些數值排出順序。
其實,自然界是沒有順序的。拿紅色的圓形番茄跟白色的長條形蘿蔔比較,一點意義也沒有。但是,人類的大腦無法理解「有很多不一樣的東西」,於是只能透過數值化、排序和比較,努力去掌握這個複雜多樣的世界。
不比較就無法理解,這是人類這種生物的大腦先天就有的設限。只是,大腦的判斷並不是永遠正確。我們必須記住這件重要的事——自然界其實不存在排列順序或好壞優劣。

【強迫「不一致」變成「均一化」】

我們的世界裡有許多管理者,學校是老師,公司是社長,國家則是總理大臣或某些大人物。雖然每個人都認同「不一致」的價值,但是管理起來真的很吃力,所以人類才會想把事物盡可能統合起來,並設置某種程度的框架,以預防過度分歧的狀況。
看看人類改良培育的植物就知道了。自然界裡的植物跟雜草一樣,都是雜亂無序地自由生長,不然無法適應各式各樣的環境,但是人類所栽培的蔬菜或農作物,卻一點也不雜亂無序。
無論是發芽時間、蔬菜大小或收穫期,各自分歧會造成很大的麻煩,因此人類開始不斷地改良蔬菜或農作物,盡可能讓它們變得「一致」。
而「一致」當然需要標準了。例如,以長得更大、產量更多做為評判依據,從中選擇優良的品種。於是,農作物就越趨「均一化」,像工廠那樣被生產出來,再像工業製品般被裝箱出貨,成為商品漂亮地陳列在店裡。
生物本來就「不一致」,強迫想要「不一致」的東西變得「一致」,必須付出很大的心力。努力到最後,人類的確大大提升了「統一各種生物」的技術,但其實只是自討苦吃。況且,在過度追求「一致」的過程中,還可能忘記了「不一致」原本的價值,開始排斥「不一致」的存在。

【「普通」是一種幻想】

充滿個性的生物群體,既不平均也不一致,為了比較這些群體以便理解,人類於是創造了「平均值」,將很多事物統整起來,制定出「平均」的標準,再將所有的東西跟平均數值比較,判斷哪個比較大、哪個比較小,哪邊比較長、哪邊比較短。
所謂的平均值,只是人類為了便於管理,用某個尺度單位加減乘除、截長補短後所得到的數值。
接近平均值的存在,一般會稱為「普通」。那麼,「普通」又是什麼呢?
就像先前提過的,人類會盡可能將一切單純化、將不一致統合,並加以分析整理,而這樣的大腦最鍾愛的詞語,就是「普通」了。
我們會說「普通人」,但那是什麼樣的人呢?
我們也會說「不普通」,那又是什麼意思呢?
自然界沒有平均值。「普通的樹木」是幾公分高?「普通的雜草」又是哪種雜草?
被踩踏仍然能存活的雜草和沒有被踩踏的雜草,哪一邊是普通呢?
路旁有許多雜草一直被踩踏,它們就不普通了嗎?
之前說過,在生物的世界裡,「不同」才有價值,甚至可以說,所有生物都拚命想發展出自己的「與眾不同」。
每一個生物都是完全不同的存在,既沒有「普通的東西」,也沒有「平均的東西」。反過來說,也不存在「不普通的東西」。
「普通的臉」是什麼樣的臉?
世界上最普通的人,又是什麼樣的人呢?
世上沒有普通的臉,沒有普通的人,也沒有不普通的人。
原本,世上就不存在「普通」這回事。

***************************************

【雜草就算被踩踏……】

「就算被踩踏也會重新站起來」,這就是雜草給人的印象吧。
不過,這是錯誤的。雜草被踩踏之後,其實不會重新站起來。
的確,如果只是被踩過一次,雜草可能還會站起來;但要是不斷遭到踩踏,雜草就會直接躺平了。
怎麼感覺有點沒用啊!有人或許會這麼想,甚至可能有人「原本還想效法雜草堅忍不拔的精神」,結果懊惱又失望。
然而,雜草厲害的地方,就是「被踩踏之後選擇不再站起來」這一點。
為什麼它不站起來呢?我們試著改變一下思考角度吧。
對植物來說,最重要的事是什麼?當然是開花,然後留下種子。
若是這樣,不斷被踩踏還一直重新站起來,就會白白消耗掉很多能量。與其把能量花在這種不必要的地方,還不如躺平了努力開花更重要。所以,雜草不會做「不斷被踩踏還一直站起來」這種徒勞無功的事。
當雜草生長在會被不斷踩踏的地方,最重要的不是再站起來,而是開花結籽。會覺得非要站起來不可,只是人類自以為是的成見。
當然,雜草也不是就躺在那裡任人踩踏。它會試著橫向發展、縮短草莖,或者把地面下的根扎得更深,設法開花結籽。是不是能重新站起來,對它來說根本無關緊要。
雜草沒有一刻忘記自己最重要的任務是什麼,也絕不會放棄這個使命。「即使不斷被踩踏,也不忘初心」,這才是真正的雜草精神。

【不是只有往上生長才是成長】

檢測植物成長的方法,有「高度」和「長度」,這兩者聽起來很像,其實意義不同。
高度是「從根部算起的植物高度」,長度則是「從根部算起的植物長度」。
嗯?聽起來幾乎一樣啊?大家可能會這麼想,但還是不一樣。
如果是自然往上生長的狀態,植物的高度就等同於長度。但如果是被踩踏而橫向發展的雜草呢?因為它往橫向生長,即使長度再長,還是沒有向上生長,因此高度為零。
看到牽牛花攀爬到二樓會開心,想著差不多該修剪了,人類總是用「高度」去測量植物的成長,因為這是最簡單的方法。然而,不是只有往上生長才是成長。大家可以看看身邊的雜草,它們都是低垂莖葉貼近地面,不會直直往上生長。
無論是橫向發展、斜向生長或是歪七扭八,雜草的生長方式各有特色。過於複雜的成長方法很難進行測量,人類只有完全筆直的尺,所以最終也只能用筆直的「高度」去評判植物。
「用高度做評判」,對人類來說大概就是用成績或學力檢測值等指標來評分。「高度」是重要的尺度,用以檢測當然沒問題。優秀的成績總比糟糕的成績好,成績好的人應該受到讚賞。
但是,也就僅此而已,這只是用唯一的標準測量出來的唯一尺度。
更重要的是,明白人類只有「高度」這個唯一的標準可以測量植物的成長。
如同雜草的成長,當我們思考「什麼是重要的事?」,就會知道「高度」並不是一切。
筆直的尺無法測量出所有的成長,真正重要的事物,或許也是無法用尺度測量出來的。

【想往哪裡生長,是生命的自由】

被踩踏的雜草不會重新站起。被踩踏的雜草不會往上生長。
基本上,為什麼一定要重新站起?說到底,為什麼必須要往上生長?
被踩踏的雜草告訴我們——
只知道往上生長,一被踩踏就會輕易折斷。就算被踩踏也無所謂,想要往哪裡生長,是生命的自由,橫向伸展又有什麼關係,就算完全不伸展又何妨。
當雜草不能往上長高,也不能橫向伸展時,你覺得雜草會怎麼生長呢?
沒錯。它們會往下生長,深深地把根扎進土裡。
雖然外表看起來沒有成長,其實底下已經伸出了深長的根系,只是看不見。
根是支撐植物、吸取水分及養分的重要部位。人類會使用「根性」來形容堅韌的意志,代表我們其實也知道根有多麼重要。
從前的人們常覺得不可思議,自己這麼努力地施肥澆水,蔬菜及農作物還是在夏天的烈陽照射下枯死了;雜草明明沒人澆水,卻仍然長得鬱鬱蔥蔥。
有人澆水的農作物和無人澆水的雜草,根系的生長方式完全不同。
痛苦的時候、需要忍耐的時候,雜草就會靜靜地向下紮根。
那些看不見的根,在遇到強烈的日照時,就會真正發揮力量。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世上沒有「普通」、也沒有「特別」,只有「不一樣」。

活動